新聞

2021年1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柏立基教育學院校友會盧光輝紀念學校 - 2021年1月
體驗式教學 動感英語English in Action
柏立基教育學院校友會盧光輝紀念學校(下稱「李一諤」)創校至今43年,學校十分重視學習英語的語境、學生成長的環境,以及師生之間的相處,透過多元有趣的體驗式教學,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能力。
電子教學 完善幼小銜接
李一諤關顧學生的成長,甚至在入學前一年就開展銜接課程「Playing is Learning」,照顧學習差異。學校歡迎同區幼稚園K3學生每星期六來上課,除了學習英語外,亦會接觸到音樂、視藝及STEM元素,讓他們提早適應小一校園生活。鄧校長表示,計劃同時是為了服務社區,資源共享,因此早在小一收生階段前就開始,上課幼童不限於李一諤的準新生。疫情期間,計劃改為視像進行,由於區內幼稚園較缺乏電子教學資源,家長遂踴躍報名。在口耳相傳下,甚至有遠至青衣區、屯門區的家長為子女報讀,校方亦本著互助精神向跨區學童開放申請。原定只有8 至10節的銜接課程,更隨停課而延至暑假,將學童照顧到底。
吳思瑩副校長特地解釋電子教學模式的銜接課程,是透過英語視像頻道「LYN Kinder TV」進行,教授英語拼音、閱讀、音樂、藝術等。另設「LYN Kinder TV親子台」,透過英語繪本故事,灌輸正向教育及音樂分享,增進親子溝通。小一新生在復課之前,除每日利用Kinder TV學習外,外籍教師每周亦會發放英語拼音教材,校方又聯絡出版商預先開通帳戶,讓學生提早進行網上閱讀,種種努力下促成小一網課出席率幾乎百分之百,學生非常投入學習。
遊戲中學習 活學活用
到小學階段,校方推行「動感英語計劃」(English in Action),當中包括「小學識字計劃」,分初小及高小兩階段進行。學生藉唱歌、朗誦及角色扮演等活動達到眼到、手到、心到的效果。配合多感官學習,讓學生從感官體驗活動中學習英語,比起只坐在教室單方面接收,印象會更加深刻,並在日常生活中活學活用。此外,小二至小三學生會參加「遊戲學英文課程」(Play to Learn),外籍老師會以對答、遊戲的方式融入平日的課堂知識,並教授課本以外的詞庫,實行邊玩邊學,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技巧及學習興趣。
圖書導讀課 鼓勵自主學習
為照顧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,學校為高小貼心推出「英文圖書導讀課」(Guided Reading)。教師利用由英聯邦國家廣泛採用的PM Readers,去評估學童的英語閱讀能力。在導讀課上,學生分成4至6人的小組,教師會按他們的平均程度分配書籍,並對此講解、教授閱讀策略、聆聽及朗誦技巧。學生可按個人能力再借一本圖書回家(Home Reading Book),鼓勵自主學習。到小六階段,每名學生都要完成一項訪問外籍人士的功課。尹子雯副校指學生回饋正面:「學生發現自己原來有能力以英語與外籍人士溝通,自信心大增。」
跨學科話劇訓練 備受肯定
校方亦鼓勵學生參與校外的資優計劃,更有學生因良好的英語及音樂成績,並以自己設計的英文桌遊通過面試,成功在上百間學校的學生中脫穎而出,獲得資優發展基金的才華拓展獎學金;亦有學生被兒童音樂教育專家Harry哥哥甄選,成為小演員,並獲取錄「中文大學資優計劃」。
李一諤亦為英語及音樂能力俱佳的學生提供跨學科的話劇訓練。小二設英文話劇課Terrific Troupers,透過遊戲深入淺出地培養學生對話劇
的興趣。小三至小六的課程由外籍英語導師教授,經過訓練,不少學生在校外話劇比賽都被列為出色的小演員。尹副校解釋英文及音樂具有相
似之處,「英文就如唱歌,有rhythm(節奏)、有flow(流動)」。在之前的40周年校慶上,師生更要在短短半年內,準備個半小時的英語音樂劇《綠野仙蹤》(The Wizard of Oz)。經過訓練,學生的英語咬字、口音和流暢度,以及歌唱的技巧,如呼吸、運氣、字音及感情等都得到提升,有份觀賞的同區中小學校長等都對匯演讚不絕口。
另外,校方每年都會挑選英語及自理能力俱佳的8名小四至小五學生,到加拿大進行學習及交流兩周。學生會跟帶隊教師分開居住,到當地家庭寄宿,體驗不同的生活習慣,並接觸日常的英語用語。交流期間,他們到Thompson Rivers University的大學校園內學習英文及加拿大的文
化,感受不一樣的上課氣氛。導師會邀請美洲原住民示範製作捕夢網,又帶他們參觀博物館、划獨木舟、去動物園等,課程充實而多元。學生透過研習當地文化,增強蒐集資料、溝通的技巧。鄧校長指全港只有少數的小學能參加有關計劃,該機構挑選李一諤,是對該校學生英語水平的肯定,此計劃亦為學生提供難能可貴的體驗。
因勢利導 愛心校園
李一諤的英語課程多元而精彩,但要真正做到學習回歸生活,鄧校長認為養成學習習慣是有效學習的重要因素。因此,在疫情之前,校長室每到小息時間都會對外開放,成為學生的「閱讀室」。鄧校長除了將房間佈置得很溫馨,亦特定為他們添置適合的書籍,以培養他們定時閱讀的習慣。她亦非常珍惜能跟學生共處的時光,相信生命影響生命。學校以因勢利導,因材施教的態度,培養孩子學習要有好奇心、專心及用心,並能開心及充滿愛心!